最新消息:

张忠德:口唇瘙痒因何方,喂养不当脾胃伤

唇炎知识库 haochun 102浏览 0评论

【基本资料】

黎某,男,时年8岁。

6年前开始出现唇部红肿瘙痒,每因天气变化加重,曾于多家医院就诊治疗,仍反复发作,遂于门诊就诊。

  
【首诊证候】
症见:唇部红肿瘙痒,干燥,皲裂,未见血痂,周身皮肤散在红色丘疹伴脱屑、瘙痒,口干,纳欠佳,眠可,面色苍黄,二便调,舌红,苔白微厚,脉沉细数。过敏史:尘螨。
  
辨证论治
西医诊断:1、剥脱性唇炎;2、特应性皮炎。中医诊断:1、唇风;2、四弯风。辨证:脾虚湿蕴,血燥生风。治法:健脾祛湿,凉血祛风。

处方:乌梅15克、紫苏叶10克、防风10克、苦参10克、紫草5克、炒白术10克、徐长卿10克、地肤子10克,共7剂。

  
随诊过程
  
二诊:唇部红肿、周身皮疹脱屑减退明显,嘴唇瘙痒缓解,无口干口苦,纳眠一般,二便调,舌淡红,苔薄白,脉细。上方去疏风之紫苏叶、防风,防久用伤津耗液;加麦芽、山药各10克以图健脾补脾。共7剂。三诊:2天前自诉食用辛燥食物后唇部红肿、干燥、脱皮、瘙痒较前加重,周身皮疹瘙痒,舌红,苔微黄厚,脉细数。上方去麦芽、山药、炒白术,加白鲜皮10克清热燥湿,祛风止痒,白术10克、茯苓10克、白扁豆10克、薏苡仁15克健脾清热祛湿,太子参10克益气养阴。共7剂。

四诊:

唇部及周身皮疹处无明显瘙痒,稍有干燥、脱屑,口干,舌尖红,苔微黄厚,脉细数。考虑肺中有热,于前方中去白鲜皮;加桑白皮10克清泻肺热;生地黄10克养阴清热。共7剂。

五诊:

唇部及周身皮疹处无明显瘙痒、干燥,脱屑好转,舌淡红,苔白,脉濡。上方去薏苡仁、白扁豆、桑白皮、生地黄;加砂仁(后下)、陈皮各5克,炒白术10克,山药15克以理气健脾祛湿,稍稍温补,防攻伐太过。共7剂。

患儿继续定期门诊复诊3月余,已无唇部红肿瘙痒,皲裂,周身皮疹也已愈。

 

【按语】

  本案为顽固性唇炎,缠绵多年难以痊愈,每因天气变化或进食辛燥食物而复发加重,颇为棘手。《素问》曰:“脾者,仓廪之本,……故营之居也,脾合肉,其荣唇。”《太平圣惠方》言:“其腑藏虚,为风邪湿热所乘……”言明唇之病与脾胃相关,由脾胃不足、风邪湿热客于唇部所致。湿热内蕴,阴血耗伤,血燥生风,见全身皮肤脱屑、瘙痒等。此患儿便是因为婴幼儿时期喂养不当致脾胃不足、运化失司、湿邪内生、蕴久化热、熏灼唇部所致。治疗以标本兼治为则,初治则八分祛邪、二分补,后据病人服药后症状变化特点逐渐调整补益力度,使邪祛而正不伤,正旺邪自退。三诊,患儿唇炎因饮食而复发,在本病治疗过程中,药物治疗虽然至关重要,但生活、饮食的调护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,应时时嘱咐膳食要合理、情志要调畅,避免喝碳酸冰冻饮料,少食辛辣刺激、肥甘厚味之品;四诊,出现口干、舌尖红,考虑为风热犯肺,热闭于肺,故当同时兼顾,有是症用是药;五诊时,已进入稳定期,《万氏育婴家秘》言小儿“脾常不足”,故而加大健脾力度。服药后患儿诸恙悉渐,渐至痊愈,至今未再复发。

转载请注明:好唇网 » 张忠德:口唇瘙痒因何方,喂养不当脾胃伤

发表我的评论
取消评论
表情

Hi,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!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